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孕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其中,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守正,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只有創新,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守正: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F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實現現代化,是各個國家、各國人民始終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目標愿景。從世界范圍來看,現代化是最近幾百年特別是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進程,其最初基本形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在現代化發展史上,社會主義國家是后來者。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弊病、痛苦和代價,建設超越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主題敘事。恩格斯曾指出:“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這是一種具有現代化特質的目標愿景。實現現代化,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來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同追求。列寧曾提出兩個著名公式:一是“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二是“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但是,在現代化的實踐中,絕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真正走向成功。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以后,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理論創新和創新理論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之一,是就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并集中體現為黨的二十大初步構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包括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摒棄了西方的現代化老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在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的現代化、精神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生態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有機融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堅定不移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正道上,堪稱全球最動人心魄的奮斗故事、最引人注目的現代化史詩。從本源上看,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而不是抽象的現代化。事實上,正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堅守了我們的本和源、根和魂,才能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創新:在積極識變求變應變中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開創性事業。這既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同時又要求我們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順應實踐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識變之智準確識變,以應變之能科學應變,以求變之勇主動求變,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是一項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深刻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以科學的戰略預見未來、引領未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而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這就要求我們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堅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斷研究解決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動我國加快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創新,主要是營造創新氛圍,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各類創新活動的思想靈魂和方法來源;制度創新是持續創新的保障,是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的關鍵;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是各類創新活動的精神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全面融合和持續發展。
守正與創新: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今,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歷史特點,并具體體現為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重大關系,關鍵在于科學擘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布局,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廈的“四梁八柱”。其內容主要是: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實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支撐;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原則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安寧,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港澳臺都是不可或缺的見證者、參與者、分享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和更加寬闊的世界舞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等等。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重大關系,旨在貫徹落實分兩步走的總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世界歷史的坐標系中,也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日,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時。在黨的二十大閉幕之后不久的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強調,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和不斷推進,就是一個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的歷史過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守正才能保持航向、大道其光,創新才能活力無限、揚帆遠航。
![]() |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